|
一枚瓶蓋的原料“突圍”时间:2025-07-28 【转载】 阅读 走進中國石油撫順石化公司烯烴廠的擠壓造粒車間,螺桿旋轉的嗡鳴與物料流動的沙沙聲交織。螺桿將熔融的聚乙烯擠出,經水冷、切粒變成一顆顆“小米粒”。這看似尋常的場景背后,是企業技術創新的一次“突圍”。 曾經,飲料瓶蓋的食品級原料長期被國外壟斷。如今,國內市場中,每三枚飲料瓶蓋就有一枚的原料來自撫順石化。 “那時國內用蓋企業幾乎沒有國產原料可選,食品級原料的穩定性等技術問題難以攻克。后來我們研制出國產料,打開市場又遇到困難。”撫順石化烯烴廠黨委書記苗立新說,“有企業直言,換國產料要改設備參數,停產一天損失不小,誰敢輕易試?后來終于有國產飲料企業給了我們機會,雙方不斷磨合,我們也逐漸打開了市場。” 自2015年首次試產瓶蓋料以來,撫順石化在這一領域逐步發展。最初年產量僅為445噸,2018年突破1萬噸,2024年增至10余萬噸,今年產量預計繼續增長。 石化是遼寧的支柱性產業。這枚瓶蓋的原料“突圍”,是遼寧近年來推進石化產業延鏈、強鏈、補鏈的縮影——阜新依托豐富氟資源,已形成涵蓋含氟農藥、醫藥等行業的完整產業鏈;中國石油遼陽石化公司的奶瓶料,憑借穩定的質量和性能,成為國際知名母嬰品牌的供應商;恒力石化的高端聚烯烴管材專用料應用于國內大型工程…… “遼寧全力推進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,不再過多依賴附加值較低的基礎化工產品,而是朝著技術含量高、市場競爭力強的精細化工產品不斷升級。”遼寧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石化處副處長肇彥淏說,今年,全省精細化工產業營業收入有望突破2000億元,精細化率達50%。 撫順石化的貨運站臺上,工人們駕駛叉車,將裝著“小米粒”的包裝袋運上貨車和火車,這些原料將發運到制蓋企業,變成瓶蓋產品。這小小的物件背后,是遼寧石化產業以科技創新實現產業升級的實踐與探索。 |